联系我们  |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

4000-1314-02 0755-86626632

logo

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您可靠的心理“解救”管家

联系我们

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咨询热线:4000-1314-02

座机:0755-86626632

邮箱:
xinheguanai@126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心理文章 »

“妈妈,你会死吗?” 你的回答,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

时间:2020-01-09   浏览量:1160    作者:原创

朋友Z最近很烦恼,因为她6岁的女儿小朵,最近经常把“死亡”这个话题挂在嘴边。

 

起因是,上个月朋友带着小朵回去参加了太姥姥的葬礼。参加完葬礼回来后,孩子时不时就问她:“妈妈,你也会死吗?”

 
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,并且是这么敏感的话题,Z有点不知所措。但是小孩对这个问题穷追不舍,她只好诚实的回答:

 

“是的,每个人都会变老,也会死,妈妈也会的,但是那一天还有很久才会到来。”

 

没想到,说完这话孩子就大哭起来,抱着她说:“妈妈,我不要你死。你死了的话,我也跟着你一起死。”

 

听到这话Z大吃一惊,她没想到小小的孩子竟然有这么极端的想法。她问小朵:

“你为什么要跟着妈妈一起死?”

 

小朵奶声奶气的说:“因为妈妈死了就没人陪我了,也没人爱我了......

 

Z为此头痛不已,对于成年人而言,“生死”况且都是个大课题,那到底该如何同一个小女孩客观解释“死亡”,同时又能正向引导她打消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呢?Z为此感到困惑,于是向我求助。

 

生老病死,乃人之常情,如何面对死亡,如何学会告别,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的课题。只可惜,中国人的生死观里,关于“死亡”一直都是缺失的。

 

日常生活中,人们很忌讳提及“死亡”一词,往往只有当孩子必须面对亲人离别时,父母才会给孩子大概讲讲。

 

但正如哲人所说:生命是死亡的遗物。死亡不应该是避之不及的话题,相反,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。

 

给孩子讲死亡,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死亡的表现形式,更是要让他们明白好好生活是件多么值得珍惜的事情。

 

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:

 

9岁那年,妈妈遭遇车祸,伤势很重,爸爸安慰她说:“妈妈只是受了点小伤,睡一觉就会好起来的。”

 

渐渐地,她发现爸爸不带她去医院看妈妈了,每次问起,爸爸都告诉她“妈妈去外地治病了”。

 

直到后来,偷听到爸爸跟姥姥打电话,才知道,妈妈已经去世几个月了。

 

爸爸说:“怕你接受不了,想等你长大一点再告诉你。”

 

“没有见到妈妈最后一面,没有在她有限的时间多陪陪妈妈”成了她此生最遗憾的事,直到现在,还会经常做梦梦见妈妈哭醒。

 

家人对死的忌讳,并未让她感到被保护的暖心。

相反,却让她感到愤怒和悔恨,作为家里的一份子,她感到没有被尊重。

 

中国大部分父母,都跟这位爸爸一样,认为“死亡”只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痛苦和伤害,能不说,就不说。

 

当孩子提及“死亡”时,不是童话化,就是敷衍了事,或者直接拒绝回答。殊不知,隔离死亡是一种更为长远且痛苦的伤害。

 

白岩松说:

“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,简直就是小学生,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。”

 

在中国,死亡教育比性教育还稀缺。

 

最常见的死亡教育误区,是不给孩子讲死亡。或是因为忌讳,或是觉得孩子还小,不懂或不能承受“死亡”一词背后的沉重意义,所以常常闭口不谈死亡教育的话题。

 

没有正视死亡的人,就没有爱与欢乐,没有痛苦和悲剧,同样没有了生命的魅力。

 

第二个常见的误区,是把死亡作为恐吓和威胁孩子的方式。

 

有个朋友说,奶奶看儿子最近总是不听话,喜欢往高处爬,于是便给孩子看了不少小孩跌落后的图片,告诫孩子,如果在外面不听话就会像照片中一样死掉,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。之后的日子里,孩子常在深夜被噩梦惊醒。

 

孩子被死亡的恐惧感裹挟,很长一段时间都缺乏安全感,没有了之前的活力,也不肯进行新的尝试。

 

第三种常见的误区,是过度美化了死亡。

 

“死亡就是上了天堂,天堂啊,是个很美好的地方。”有很多家长讲述死亡时,习惯这样告诉孩子。”

 

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,希望孩子不那么快、那么直接地面对死亡带来的沉痛感,但这样的表达方式,也给孩子留下了一种错误的印象——死亡后的世界是美好的。

 

这种对死亡的片面认识,将导致的后果可想而知。

 

这些误区,多是父母没有正视死亡,或想当然的保护孩子造成的。其实,孩子在面对负面情绪时,比我们更强大。

 

他们当下也许会大哭一场,但得以释放、得到接纳后,很快就能心无芥蒂的继续生活。

 

到底该如何跟孩子谈死亡?可以参考

 

1,死亡”教育最好以预防为先

 

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读书、看电视、讨论、游戏等形式开展生死教育。为了让孩子有个心理缓冲期,可以选择从植物开始谈起,比如落叶凋零、花谢花开等都是植物的自然生命规律。慢慢再过渡到动物,如家里的小宠物、纪录片中的动物世界等,最后再谈到人,包括长辈、同辈的死亡等。

 

2,跟孩子谈死亡这个话题时,尽量做到实事求是

 

不夸张,不掩饰,不恐吓,不隐瞒。无论是对于父母和孩子,死亡都是一件未知的事情,我们可以坦率、自然地跟孩子交流这个话题,同交流其他话题一般。

 

往往父母谈论死亡时的态度,会成为孩子最好的示范。可以跟孩子简单客观地讲述,而非用美化抽象的方法。与其对孩子形容天堂的美好,不如在清明节扫墓时,就告诉孩子,去世的人会被永远放置在这里。

 

3,允许孩子的哀伤,缓解孩子的恐惧,满足孩子的好奇心。

 

对死亡概念的探讨,必然会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感到沉闷。

 

比起逃避这个话题,更好的做法是带孩子走出对死亡对恐惧,转化为热爱生活的动力。

 

同事的儿子在学习了“长生不老”一词后,有了对死亡的认知和恐惧,哭着跟妈妈说,不要妈妈死,问有没有可以长生不老的办法。同事跟孩子坦诚说,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并没有,但随后她跟孩子一起幻想了未来生命科技的发展。

 

讨论完之后,孩子平复了内心的悲伤,还一脸正经地跟妈妈说,一定会好好学习打好基础,为以后搞科研作准备。

 

生命就是一场轮回,有开始就有结束,谁都无法避免。只有理解了死亡,才能会更珍惜当下。

 

爱的教育可以让人灵魂丰沛,死亡教育可以让人理解生命的价值。在生老病死面前,人类如此渺小,但愿“死亡焦虑”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真实的内心,同时唤醒我们接受的勇气。

 

只有懂得了死亡的意义,才会明白生的可贵,才会敬畏每一条鲜活的生命,才会珍惜当下,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。

 

 

此文为原创内容,未经允许,不可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