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  |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

4000-1314-02 0755-86626632

logo

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您可靠的心理“解救”管家

联系我们

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咨询热线:4000-1314-02

座机:0755-86626632

邮箱:
xinheguanai@126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心理文章 »

别让无效社交,拖垮了你的人生

时间:2022-04-28   浏览量:702    作者:原创
老话说:多一个朋友好办事,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。

于是乎,无论是多年混迹于职场的老江湖,还是初出茅庐崭露头角的年轻人,都热衷于出入各种社交场合,大家带着优雅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互换微信,商业吹捧,乐不思蜀。

毕业才一年的S,过去这一年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场聚会、讲座活动。每个周末她不是在去听讲座就是在去聚会的路上。

S说自己才出校门,人脉有限,想通过参加一些大咖活动或者是朋友聚会,多认识一点厉害的人,来提高自己,丰富自己的朋友圈。

她在这些活动上加了快300多个人的微信,期中不乏某某KOL,某某总经理、董事长,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物。但是大部分人都是点赞之交,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,招呼都没打过。看起来每个周末她都忙得不可开交,可实际上除了疲惫和虚假的热闹,她觉得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得到。


翻一翻你的微信通讯录,有多少好友?几百?上千?我相信肯定不少。


但如果删去半年以上没有联系的、工作关系认识的、酒局应酬认识的、还有一些你根本想不起来怎么加的……还剩多少呢?


S告诉我,她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人缘很好,交友遍天下。但上个月当她遇到困难,需要一些资金周转时,帮助她的并不是平时的那些“点赞之交”,最后还是知心老友慷慨解囊。


所以,维持那种表面的热闹与繁华,有什么意义呢?


只有数量,没有质量的社交,就是无效的社交。


无效社交无法给你的精神、感情、工作、生活,带来愉悦感和有效进步。


不仅浪费时间、让你身心疲惫,而且还特别容易迷失自我。

“你是砍柴的,他是放羊的;你和他聊了一天,他的羊吃饱了,你的柴呢?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。”

中国人爱好社交,因为会把一个人当做潜在的人脉资源。


但“人脉就是钱脉”,可能是当今最大的谎言。


《奇葩说》辩手杨奇函说过一段话:

“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学生,上午围观了成龙的新片发布会现场,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,晚上买票参加了李泽楷的慈善晚宴,这些能说明什么呢?

你向成龙要签名保安依旧会拦住你,马斯金不会给你写推荐信,李泽楷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。”

你费尽心思地要到了大咖的名片,但你还是你,大咖还是大咖,大咖还是不怎么认识你。


成年人的交情深厚程度,以双方的能力为基础。


当你的能力、地位和资源,与交往对象差距太大时,你所做的只不过是无效社交。


当你把精力都浪费在无用的社交上,也就没有时间去努力提升自己、钻研业务、精进技能。


只有当你真正变得优秀了,跟那些牛人处于同一层次,你的社交才能真正有效。


社会心理学把人际关系网络划分成几个层次,其中对我们的幸福感影响最大的是核心人际关系网络


核心关系网络中的人,才会真正影响你的人生,也是你喜怒哀乐的重要来源。


而核心关系网络中有多少人呢?答案是:最多只有8~10个!


令人感到遗憾的是,有些人的生命,被无效社交占据了大部分,但当面对真正重要的人时,他们却分不了一杯羹。

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,自大学毕业加入政府公务员后就非常忙碌,随着职位的升迁,社交活动越来越频繁。但她对于社交的分寸拿捏得很到位,尤其在生了孩子后,她更加慎重地选择社交活动。


有次她在电台的采访里说:“我无论多忙都会回家吃饭,更会推掉很多慈善晚会、筹款活动,六点后的应酬我基本不参加。”


在她眼里,再多高级名人参与的晚宴,都比不上跟家人一起吃饭重要;再上流的社交都有曲终人散的虚无,只有家人是永远的归属。


丢掉那些鸡肋的关系,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,你会发现人生自然也就变得清爽、顺畅起来。


益普索(Ipsos)的年度“全球幸福感”调查在去年7月和8月调查了27个国家的2万名成年人,得到了一个有趣的发现:63%的人表示他们觉得幸福,比2019年仅下降1个百分点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与每年惯常的降幅差不多,这意味着很多人的幸福生活并没有被新冠终止,反而在这段看似“与世隔绝”的时空里怡然自得。

疫情简化了许多“忙碌、复杂”的生活,也简化了我们的社交关系。

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遗传与健康学教授迈克•巴特尔斯称:“一些人意识到他们过去可能没有在过自己喜欢的生活,于是开始在家人身上倾注更多的时间与陪伴——这缓解了压力。”

经历了一年多的社交隔离,疫情教导我们分辨什么是价值信息,什么是无效噪音。我们渐渐学会回归自我,探索真正的需求,重新审视财富、健康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。

我们从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此时更看重精神的价值和意义,寻求一种力量,承担起我们普遍的不安感,这份力量只能向内、向精神世界的更深处探索。

曾经看过一组数据: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大概会遇到两万七千人,但最终能陪我们走下去的,往往只有两三个人。


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,珍贵的时间,应该留给那些真正重要的人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