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  |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

4000-1314-02 0755-86626632

logo

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您可靠的心理“解救”管家

联系我们

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咨询热线:4000-1314-02

座机:0755-86626632

邮箱:
xinheguanai@126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心理文章 »

曾经高考状元最终沦为流浪汉:被允许失败,是父母给孩子最后的铠甲

时间:2022-03-18   浏览量:693    作者:原创
前些天,在网络上看到一则“状元变流浪汉”的故事。


2006年福建建宁县高考状元,考入名校后人间蒸发。

父母寻子十年,终于在公园见到衣衫褴褛的儿子。那个曾经引以为傲的儿子,如今胡子拉碴,毫无当年意气。

谁能想到,从高材生到流浪汉,仅仅因为挂科不敢回家。

即便回到了家,也无法回归社会。

村书记提醒,孩子有心结。

心结是什么?——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。

原来,这个曾经的状元之所以堕落,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成长在一个不允许失败的环境里。

小时候,虽然他成绩优异,可只要没考第一就会被父母责骂。

他是家人的骄傲,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他怎么能失败呢?

挂科后,他自觉无颜面对父母失望的目光,选择逃避,一走就是十年。

他的故事,让人惋惜。

更值得我们反省的是,为什么我们生活中会有越来越多面对困难就选择退缩,完全无法直面失败的孩子呢?


曾经让人骄傲的孩子,却在经历小小的失败后一蹶不振,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。他们的共同点,是背后站着不允许失败的父母。

在“鸡娃”的大环境下,很多父母不可避免充满焦虑,继而将焦虑转变成高期待,映射在孩子身上。

为了让孩子更快地满足期待,甚至不允许孩子失败,陷入“完美主义”。


在印度电影《最初的梦想》里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
男主拉格海姆是一个成绩优异的高中生,生活在典型的学霸家庭中,父母都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,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大学之一,也是拉格海姆想要考的大学。

想要进入顶尖的大学,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就算成绩优异,18岁的拉格海姆也拼尽了自己的全力。

他每天休息不到6小时,放弃所有的娱乐活动,就为了努力学习,考进理想的大学。

而拉格海姆的父亲安里对于儿子的表现也非常满意,他还早就准备好了一瓶好酒,打算在放榜的那一天和儿子一起喝光。

身边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信心,以为他一定会成功的,但是拉格海姆内心并不自信。

毕竟对于录取率不足3%的印度理工大学来说,考不进才是常态,拉格海姆失败了。

他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自己:爸爸妈妈都是印度理工毕业的,而他们的孩子竟然落榜了。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,很多平时成绩没有他好,也没有他努力的同学都成功了,而他失败了。

在巨大绝望的冲击下,拉格海姆在父母面前从阳台一跃而下……


看着因为一次考试失利,就跳楼自杀的儿子,安里终于明白了什么。

一直以来安里都跟孩子说,如果他考进了,父母会跟他一起庆祝,一起完成“考进了”的安排和计划。

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跟孩子提过失败,他们默认儿子“一定会成功”,拒绝世界上还有失败这种可能性,而这才是儿子焦虑的源泉。

他们从来没有为孩子提供战胜失意的铠甲,用对成功的“默认”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推下了深渊。

失败其实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没有办法面对失败的“胆小鬼”。

每一个失败都不能代表人生的终结,却可以代表另一个继续拼尽全力的起点。

当孩子遭遇失败,比起焦虑和责备,我们可以做很多。
 
作为父母,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输赢观呢?
 
1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
 
孩子生活中有不同的活动,当孩子面临困难时,我们应该让他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,正确认识挫折。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,认识挫折,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、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。
 
2. 树立“输得起”的观念
 
可以用影片或者名人故事告诉孩子,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,哪怕很厉害的人也有许多做不到、做不好的事情,但失败并不“丢脸”,别为自己的不足而自寻烦恼,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就行。
 
3.引导孩子明白“努力”的价值

我们要引导好胜心强的孩子,是在引导他放轻对“结果”的重视程度,而更专注于“过程”,让他明白“努力”的重要性和价值。

长远来看,帮助孩子明白努力的价值,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。让孩子在未来去体验过程,而不是只会盯着一个输赢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