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  |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

4000-1314-02 0755-86626632

logo

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您可靠的心理“解救”管家

联系我们

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咨询热线:4000-1314-02

座机:0755-86626632

邮箱:
xinheguanai@126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心理文章 »

那些从小被呵斥“不许哭”的孩子,长大后都怎么样了?

时间:2022-04-28   浏览量:700    作者:原创

昨天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,从超市出来的时候跑得太快一下子摔倒在水泥地面上,那一摔看着就很痛,小男孩立即嗷嗷大哭起来。


没一会小男孩的妈妈拎着大包小包跟了上来,把他拉起来,也没问孩子痛不痛,不耐烦地跟他说:别哭啦!叫你走路慢一点你总不听,男子汉大丈夫,不能哭听到没!


小男孩大概是被说懵了,愣了一下,还真的不哭了。


“男儿有泪不轻弹”好像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古训,男人生下来就得比女人坚强。


但其实真是这样吗?不管男女,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。


何况还是个小孩子。一个孩子,你指望他能有多坚强呢?大人这样摔一大跟头,都会疼上半天,要求一个小孩必须若无其事,是不是过于苛刻了?


从小到大,眼泪好像都被看做是“软弱”的代名词。


我们会说男子汉流血不流泪,哭也解决不了问题之类的话。可是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告诉我们,当你悲伤难过的时候,想哭就哭吧,哭出来就会好很多的。


在热门综艺节目《幻乐之城》中,大张伟饰演了一个只会笑不会哭的人,他的脸上永远只有笑容,哪怕是被同事嘲讽、被老板开除,也只会笑。


大张伟说:“生活之中痛苦有很多,但是我们要笑着面对,为了不哭大声笑。”


可是明明他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,开心、生气、忧伤、愤怒,只能笑,哪怕再痛苦也只能笑。


大张伟的内心深处,究竟有多苦,从我朋友小峰的遭遇中可以找到答案。


小峰说,他小时候无论怎么哭,他的家人都会像没听到一样,无视他。就是为了让他明白,通过哭闹要挟大人是行不通的。


有一回,忘记是什么原因,他一直哭,哭到大半夜,家里仍没有一个人理他。客厅里没有灯,很黑。就那样他一个人环抱着自己哭,直到哭累了,也没人理他。


“从此,我就明白,我必须得不哭不闹听话,才能免除被抛弃。”他说。


他时常觉得心里有一个洞,黑黑的,冒着冷气,那是被抛弃的感觉。


儿时的他,害怕一哭就会被打骂处罚,害怕惹父母生气,更怕失去父母的爱。

长大成人后,他在人际关系中处处退让、牺牲自我权益,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关系里乞讨。


孩子哭,是在表达他的需要,是他在跟你说话。


一直说却没有回应,孩子的需要就一直未曾得到满足。


于是渐渐长成一个匮乏的孩子,一个匮乏的成年人,一个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和情绪的人,一个精神上伤痕累累的人。


一个幼年在家里没有接受过家庭情绪教育的孩子,将来就可能在社会情绪管理上出现问题。


情绪教育的缺位,不止是孩童时代的憋屈和压抑,影响的可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。


 

“哭”,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。哭和笑,都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流露。情绪本身没有好坏,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。情绪管理的第一步,就是:接受情绪。


所谓接受:就是不加指责地承认情感的真实性,不加指责地承认任何人都有产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权利。所以,孩子具有“哭”的权利,不应该被否定和强行制止,不应该被压抑。


实际上情绪没有好坏之分,怕、恐惧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应,孩子既然有了这样的感受,父母应该首先表达出接受,接受之后再引导他去面对,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,拒绝和否定孩子的情绪。


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暗示是:妈妈不喜欢我害怕,害怕是不好的行为,我不应该害怕,否则妈妈就不爱我了。


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总是被否定、被制止,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:为什么我常常有这些“不好的东西”?是不是我有问题?

这种自我怀疑,将会潜伏在孩子的思想里面,一直慢慢带着它成长。


为了取悦父母,孩子在想哭泣时和害怕时就会压抑自己,犯了错会撒谎,遭受欺负会隐瞒不报。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,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呢?假面具戴久了,孩子的心理就会逐渐扭曲。

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,当我们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严厉的父母却横眉怒目地呵斥我们“不准哭”时,我们咬着牙把泪水吞进肚子里的感觉多么的伤心无助。


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哭,从心底里讨厌孩子哭,故而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方式去对待,比如粗暴地制止、恐吓、威胁,结果有可能导致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应付。


所以,别着急,请先让孩子把不满的情绪通过泪水,安全地释放出去,缓一缓,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实际问题。


1、面对孩子哭,家长要保持冷静,不要烦;

2、接纳孩子的情绪,尊重孩子哭的权利,倾听孩子;

3、引导孩子学习管理情绪的方法。